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路四4
不論是否基督信徒,所有人都會認同,除了日常的飲食外,每天使人感到有動力和煥然一新的,其實是有賴不同類型的精神食糧。譬如當我們在大清早進入車廂後,有不少人就選擇藉當日的頭條新聞,包括天氣、娛樂消息、八卦資訊來餵養心靈;也有人選擇聽歌、打機(電子遊戲)、看短片、「煲」劇這類「補給品」;亦有將精神和專注力投放在社交網絡中,藉他人的回應和自己的留言、上載來得到安慰、滿足,甚或自豪感的;當然,亦有不少人自問以上全部都適用,或全部都不適用──只想爭取睡眠來使精神回復。無論如何,都巿生活就是這樣,有包羅萬有的心靈鷄湯、娛樂、資訊去填滿、滋潤那些空虛的心靈,使人不愁寂寞。
但作為信徒,最好的精神食糧就是閱讀聖經和屬靈書籍,惟有它們能促進我們真正思考和改變,從而使我們的生命得到真正的滿足。著名的基督徒作者與神學家唐慕華(Marva Dawn)就曾提出:1傳媒使人逃避思考,因為泛濫的娛樂和資訊叫人應接不暇和與現實隔離,當中促進了一種無能的被動性,產生「低信息行動比率」的虛謊者(LIAR── Low Info-Action Ratio),這正如當我們從電視中得知世界各地的人挨飢抵餓的情況,卻完全沒有令自己產生動力去紓解貧困,或令自己去改變生活方式,此即是典型的知而不行的旁觀者、虛謊者。傳媒所提供的資訊主要是作為消遣和娛樂,是要將人引向更嚴重的消費主義。
故此,看聖經和屬靈書籍應當成為如日常飲食般那麼習慣、自然和自動自覺,每天定量地吸收、翻閱、思想,甚至與其他人分享。而更理想的就是帶備一本筆記隨時寫下所思所想;平時又應定下閱讀的進度目標,並為自己能持續吸收不同種類(神學、靈修、信仰生活等…)的屬靈知識去定下閱讀計劃。深願各人都能為自己的精神倉庫儲蓄和準備,從而經歷生命的真滿足。
1詳參唐慕華:《無望世界真盼望──科技社會中的信仰生活》,陳永財譯(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2006),頁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