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詠欣/以馬內利栽培隊
4月17日,受苦節晨更的最後一天,我看見「十字架的使命」。
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24)一個基督徒如果未明白「十字架」的使命,又怎可以正確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呢?他也就不知道跟隨的方向了。
「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賽五十三4上)–原來十字架的使命,是要就近軟弱的人,擔起別人的憂患,背起他人的痛苦,原來福音對象的憂患與痛苦都要加在我身上。
「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祂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賽五十三12下)–原來十字架的使命,是要就近罪人。耶穌的代贖的確再沒有人可以替代,但十字架提醒我們原是罪人,挑戰我們為那些在我們眼中罪大惡極的人代求,縱使我們須承受他們過犯所帶來的惡果,以及這些過犯對我們所造成身心的創傷。
原來十字架的使命,在肉身上真實地流血了,感覺得到痛楚的,才算十字架的道路。
原來十字架的使命,包括了羞辱、友叛親離、被出賣、成為貧窮,假若在我人生路上可找到點點相似,就在今天終於懂得為這些相似而感恩了,因為祂使我真走在十字架使命的路上,真與祂親近,就在今天讓我陪著祂一起走。
原來十字架的使命,有一個高峰,就是為罪人死,為叫許多人得生命。「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下)在大齋期整個月間,有一個未曾被提及的聖徒,時常浮現在我心中,他就是為主殉道的司提反。他在臨終時的說話,幾乎跟在十架上的耶穌如出一轍–「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徒七59下),又跪著大聲為逼迫他的代求:「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徒七60上)他跟隨主的腳蹤可真到了極致!聖經也只此一次地記下耶穌在這時在父神右邊站立了,好像致敬式的讚揚這榮耀神的孩子。
有人看宣教很轟烈,為主奔走遠方,其實對許多宣教士來說,卻是一個等待了十年,甚至是幾十年的心願得償,歡喜也來不及。主卻不是這樣看,祂看重的是:是否有人肯走十字架的使命之路?在宣教史上曾有一個至今仍觸動許多人的故事:
1956年五位年輕美國宣教士蒙召一起前往厄瓜多爾的熱帶雨林,向奧加族土著傳福音,結果他們被當地最野蠻部落的人手持長矛殺害,五位宣教士並非沒有意識到進入一個原始部落群體的危險性,他們遇害之時其實是持有手槍的,只是最終選擇了不向敵人開槍自保。叫人更意外的是,幾年後,這些宣教士的妻子帶著兒女竟回到這個丈夫殉道的地方,延續丈夫對奧加族人的遺願,盡心服侍這地的人。結果是奧加族的人全都受洗歸主,其中一名殺害宣教士的兇手後來更成為奧加族的牧師,他這樣見證:「我們從他們接受了福音,相信了神,如果不是這些年輕人的犧牲,我們還在過著食人族的生活,因為他們的死,我們看見了光。」
五位宣教士完美演繹了十字架的光芒,為所愛的罪人死,其中一位太太見證:「我的先生是從小就為了這一刻而準備的人。」而宣教士的妻子也完美地演繹了十字架的寬恕,在痛苦中繼續去愛。
十字架,重新恢復了人性的光輝,它是一個自願走入苦難的記號,無怪耶穌的邀請,在新譯本的首要條件是:「願意」。如若真愛十字架,就不再懼怕窄路;如若真信十字架,就必欣喜領受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