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教會全都是在學或剛出來工作不久的年青人,堂主任伍先生大概也只有三十歲。那時候大家都創意十足,只要能增進肢體情誼,能把新朋友帶進教會,幾乎想得出來的都可以一試,且都全力去做,於是新體制,新事工相繼出現,如青少年團九家、藍領佈道隊(基青的前身)、藍青足球隊(SPORT的前身)、詩班,以至聖靈同禱會、培靈祈禱會、晨更、飢饉月和五餅二魚運動……等,只要肢體肯承擔,肯牽頭,事就這樣成了。事奉肢體相繼冒起,教會無論人數和生命,都日漸成長。
在眾多個「第一」之中,第一對肢體成婚,令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當年一對新人經濟能力有限,竹園半山一間簡陋的木屋,就是他們的新居,上下山不便不在話下,水、電、衛生設備都須親手張羅設法。伍先生明白一對新人的景況,又了解弟兄姊妹與人同樂的期盼,特別准許一對新人在大禮堂擺設筵席,請了一家到會的帶齊煮食器具,在禮堂對開走廊闢作廚房,為弟兄姊妹就地燒菜,成為自創堂以來絕無僅有且別開生面的盛宴。
我信主第二年便被委派為佈道會寫劇本,也是迄今為止我寫過惟一的劇本,今天我若再看那劇本,肯定要害臊死,但當時卻是不害臊地寫了。如今長了年紀,回頭看這些年來所做的許多事,包括寫劇本、寫教育資料,做團契資料組、小組組長,乃至家長、值理,其實都是不自量力的瞎幹,若非得到弟兄姊妹的包容,牧者默默的承包補足,上主的保守眷顧,豈能在事奉中成長起來?上主既這樣看顧我,祂必要看顧凡委身事奉祂的人,我相信,只要有你的參與,教會的明天必定是燦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