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離開與留下

李淑儀牧師

香港向來少有正面地談論生死的電影,而一部《破地獄》觸動很多人的情緒,掀起了一片討論熱潮,霎時間人人都好似有其要破的地獄,人人都要被超度。正當討論稍稍降溫之際,教會再把大家的討論推向更深層次的思考,由鄧博士講授《耶穌•破地獄:死亡神學》,逢禮拜二晚大講特講死亡,很有一種徹底打破忌諱──「死死聲咁難聽」的味道。

事實上,近兩個月來,不少肢體與摯親訣別了,雖說盼望天家重聚,但別離總教人難過落淚,不捨得分離也是真實不過的感受。想起家中書架有一本已封塵的書,書籤位置顯示只翻閱了三分一,近日終於鼓起勇氣將書讀完。這本書叫:《離開後留下的東西》,作者金璽別,是一位韓國人。相信大家對韓劇或韓食不會感到陌生,但對於韓國的文學作品可能較少接觸。作者從事殯儀禮儀師超過十年,偶然的機會下開始了遺物整理的工作。他以細膩的筆觸記述了二十多個真實的人生故事,文字滲出悲傷,使讀者的鼻子不期然有酸酸的感覺。不過,這不是作者的本意,他更想藉這本書傳達離去的人所教給我們的東西。以下是書中三件提及「學習」的事,期望能引發大家思考:

「真正留下來的不是房子,不是從甚麼學校畢業,也不是錢,而是我們曾經愛過的記憶。愛與被愛的記憶會一直保存很久,即使在我離開人世後,也會溫暖地覆蓋著世界的某個角落。」

「有了朋友,就可以分享生命中的孤獨。……有人說過,『友情』是一個『可以分攤彼此重擔的關係』。我們不正是為可以相互依靠、共同經歷這險惡世界而存在的嗎?」

「我們的存在都是珍貴而重要的,世界上一定有人會因為我們好好活著而心存感謝,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而已。」
作者想提醒人活在冷漠的世界中,一不小心就會把珍貴的東西和價值遺忘,吝嗇向人付出微不足道的關心,並不願多愛一些。認真思考一下,我們期望自己離世後,能在他人生命中留下怎樣的痕跡和榜樣?是美好的生命品格?還是正直的行為和對神的敬畏?我們真正想留下的東西到底是甚麼?這樣的思考逼使我們認真看待每天的生活及珍視身邊的人的關係。而耶穌與門徒話別時,表明了為他們,也為日後無數憑信跟隨祂的人留下了甚麼: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

禱文

慈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在生活中活出祢的愛,讓我們的言行與心思能引導人走向祢,領受祢藉基督耶穌賜予世人的平安,讓我們在世上的日子,能為祢發熱發光,成為祢向人施予恩典的器皿,直到我們與祢面對面的那一天,奉耶穌基督的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