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天下事

[一窺天下事] 2024年9月30日

2023年高據Netflix全球榜首的韓劇「黑暗榮耀」,講述一位遭受校園霸凌的女生,在十多年後,向欺負過她的那些霸凌者們展開一系列復仇的故事。「校園欺凌」事件,看來並不罕見。

最近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公佈2024高小學生校園欺凌調查,發現逾三成學童曾被欺凌(34.9%),部份更有意復仇(41.1%);另有過半受訪者表示曾在學校中目睹過欺凌,當中31.2%表示擔心成為下一個欺凌對象,但亦有表示會「食花生」(26.6%)及不予理會(22.9%)。

在我腦海中浮現連串的問題:這些數字反映著怎麼樣的校園生活?每個學童(不論是欺凌人的、是被欺凌的、或是作旁觀者的)在怎麼樣的家庭成長?這些學童長大之後,他們將會經營怎麼樣的家庭?將來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怎麼樣的社會?他們會培育出怎麼樣的下一代……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太十九14)
當時阻撓小孩子到主跟前的不是別人,而是服侍主、跟隨主、認識主的門徒。門徒責備那些帶小孩子來的人,本來出發點也是好的:或許他們看見耶穌很疲倦,不希望小孩子來攪擾祂;又或者他們認為這些小孩子會阻延耶穌上耶路撒冷的行程……但耶穌反倒惱怒門徒,說明了祂是何等的喜愛小孩,且不喜悅人恃強凌弱。

思想、祈禱:
現今香港社會兒童情緒的問題日益嚴重,這反映出社會的種種問題:
忙碌追逐成就/效益的成人世界
缺乏愛,不懂溝通的破碎/暴力的家庭
被忽略/被犧牲的情感照顧 ……
請按聖靈的帶領,為香港的社會及學童祈禱,也為新學年剛開始,各個校園,在老師、家長、社工等能各按其職,並坦誠合作,經營一個尊重、勇敢、友愛、互助的學習環境,走近並敏銳孩子的身心靈需要,幫助他們健康並愉快成長而祈禱。

華人家庭治療專家李維榕,分享一個家庭的故事:
這個八歲小女孩,當她發現父母要分手時,她是如此焦慮,哭着叫嚷:「不要分開,不要離婚!」她努力在畫冊上畫出一家三口在陽光下手拉着手遍地繁花的美境。理想與現實,是這故事的開始。

當女兒知道父母分離已成事實,無可挽回時。治療師的工作,就是協助孩子如何面對這鐵一般的事實,而不只是安撫她的情緒。孩子在感到被瞭解的狀況下,也開始改變初衷,從「不要離婚」的情緒發洩,變成「不要吵架,不要上法庭!」的理性要求。並且在畫冊上狠狠地在父母中間畫上一條線,表達她在無可奈何中的一種妥協。

當父母因為探視安排又吵得不可開交時,孩子不停在當中為他們調停。處於如此劇烈的張力和惶恐中,她開始行為失控,被懷疑為多動症。治療師再接再厲,鼓勵她面對當前困境,而父母,也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忙於集中攻擊對方。孩子也深深地嘆一口氣,收拾起情緒,拿起時間表親自指點父母一宗宗地商量如何達成協議。連調解員都做不到的工作,孩子成功完成了。

但是她自己的悲哀卻沒有人知道,其實整個過程中,孩子最希望達到的是父母同意三個人好好吃一頓飯,但是這個願望在混亂中被忽略了。

從孩童開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家庭動力中養育、衝撞、浸泡和成長。每一個經歷都一點一滴地積累成我們身體及心靈的一部分,揮之不去。過去奠定我們的現在,而現在反映的都是過去的點滴,每個人都是被身邊的重要關係所雕塑而成,要重新雕塑,也必須與新的關係開始。所以說,人是活在關係中的動物。

「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純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提前四12,15下)
「年輕」或意味着天真、不全面、不成熟、空有理念而觸不着邊際;然而「年輕」或亦意味着創新、熱血、純樸、敢於夢想和敢作敢為。
聖經中的提摩太,雖然以現代人的觀念已難以算為年輕 (相信已是三十多歲),但依然面對着相似的問題:面對着前人(保羅)的影子和壓力;在傳統氛圍下面對教導和理念不正確的長輩;輩份的「輕」難以承受牧者身份責任之「重」。

思想、祈禱:
「無所謂喎,反正佢地都睇死我冇用,講幾多、做幾多都係錯,都係唔會被聆聽同接納……咁我倒不如真係壞比你睇!」很熟悉的年輕人的自我剖白?!
撫心自問,其實很多成年人也不斷地作出這樣的自白,並活在「睇死、被睇死」的世界而不自知。
請按聖靈的帶領,為香港的家庭及陪伴孩子成長的成人祈禱,求神幫助眾人能不斷自省及認清生命的價值,解開給自己以及給別人的「睇死、被睇死」的捆鎖,能經驗到成長的自由和喜悅。

結束祈禱:主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