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回憶的神學

郭志榮牧師

剛剛正在預備新一份小組查經的資料,研讀的經文正是《詩篇》一百三十七篇。「記念」和「忘記」這對概念貫穿了整篇詩篇的內容,當中牽涉到受害、創傷、苦難這些回憶的信仰課題。

既然記念這些可怕的經歷是痛苦的,那麼是否可以選擇把這些經歷忘記呢?先不管是否應該選擇忘記,但聽過一位心理學博士的姊妹說,人這些記憶,實際上根本就是忘記不了的。

有一位神學家名叫沃弗(Miroslav Volf),就對有關的課題提出過深刻的討論。沃弗在前南斯拉夫鐵幕下生活和成長,因他的背景(父親是牧師、太太是美國人、曾在西方接受神學訓練)而無辜地被視為可疑人物,於是遭到無辜的壓迫和威脅。這事雖然發生在遙遠的過去,但有關的回憶仍然不斷縈繞在他的心中。沃弗對自己的經歷作出整理和反省後,提出他關於回憶、寬恕和復和的神學觀點。

沃弗的觀點是不應也不能忘記這些痛苦的記憶,但卻是要正確地「記」。他認為,「邪惡」要徹底得勝,便要在兩場爭戰上打勝仗。首先是讓「邪惡」的事件得以實現,但這只是第一步而已。更進一步,就是要使「邪惡」得以延續。「邪惡」要塑造人,使人變成像牠一樣的形像樣式。沃弗反省,自己阻止不了第一步邪惡事件的發生,但卻有能力在他的範圍之內阻止「邪惡」的延續。關鍵就是以善勝惡。

回憶在這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回憶是一個詮釋的活動,因為一個人會選擇性記着事件的某些部分,並有意識或無意識中,把回憶的片段整合起來。所以要回憶得正確,不至於使我們被困在苦痛的回憶之中,被受害者的意識所主導。正確的記憶,就能驅使人以正確的行動作為回應。

一個人有正確的回憶是怎樣的一回事?沃弗從三個方面作出提醒。

首先,是關乎於受害者。回憶是否正確,要考慮這些回憶對受害者的影響。沃弗提到,這些回憶是否不斷佔據受害者自己的心靈?是否限制了受害者生命成長的可能性?人的回憶總是有錯漏之處,所以沃弗認為,完全被這些存在錯漏的回憶主導了自己,是相當危險。在沃弗眼中,這樣的回憶當然不是正確。

其次,也要審視回憶與社會環境的關係。沃弗的其中一個反省,就是不要把自己所面對的處境視之為孤立的情況,而是有一個更寬闊的視野去建構自己的回憶。從中思想引致世界中這件惡事背後的因由,思想到底這是美善世界中的不正常現象?還是在這個世界中,美善已不復存在?

最後,回憶涉及對行惡的加害者的回憶。受害者當然會記住加害者的惡行,而這往往佔據了受害者的思緒。沃弗提醒要留意自己因此而出現的盲點,看不到加害者還有其他的面向,甚至誇大了加害者的邪惡。沃弗回想起自己的心路歷程後,對此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沃弗補充,這個回憶的詮釋應以基督為效法的對象。祂大力譴責罪惡的同時,卻憐憫罪人。想像一下,主耶督在十字架上求父赦免苛待和羞辱祂的人,便會明白這一點。沃弗也提出尖銳的問題,叫大家好好思想和反省:既然主耶穌為拯救世上的罪人而死,我們能不也希望所有的罪人——包括苦待過自己的人——得救嗎?沃弗提到或許在天國的筵席中,他有機會跟苦待過他的人一同坐席。

禱文

我們在天上的父,

祢藉着祢的獨生愛子教導我們,
我們要祈求祢寬免我們的罪債,
猶如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

若我們不願寬恕得罪我們的人,
我們又怎能向祢祈求赦罪之恩?

父啊!要寬恕得罪過我們的人,
單憑自己的意志實在難以做得。

願祢加力使我們能夠以善勝惡!

使我們謹記祢是如何憐憫我們,
以致我們也憐憫得罪我們的人。

使我們謹記祢是怎樣寬恕我們,
以致我們以同樣方式作出寬恕。

為了死在十字架上以致我們能得蒙赦罪的主耶穌,
父啊!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靠着祢的恩典如此行!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禱,阿們!

【參考Frank Colquhoun, ed., Prayers for Today (London: Triangle; SPCK, 1989),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