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大限

郭志榮牧師

早前和堂主任一起約了陳佐才法政牧師見面,他曾在崇基學院神學院任教多年,深受學生們的愛戴。即使從神學院退休後,陳法政仍在不同的事奉崗位上作出貢獻,發揮他的影響力,包括繼續著書立說,啟發人心。見面時,陳法政就送了一本他在2019年出版的著作給我們,書名叫《大限——信仰人的感悟與選擇》。

書收到了,放在大廳的書架上,卻一直未有翻開來閱讀。直至最近一禮拜內,接連從四方八面聽到不同的消息,得知身邊不少人都患上癌病,當中甚至有平時身體壯健、可以在三小時內完成馬拉松的長跑健將。這一切就好像再一次提醒我,人生命的「大限」可以在我們完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突然臨到。於是,我便「扚起心肝」拿陳法政的著作來看看。

這書的第一部分的大題目是「感悟」,收錄了一些關於生命經歷「大限」的文章,有的是寫自己在病患中的心路歷程,有些是寫從別人的經歷中所領受到的體驗。當中的第一篇文章〈生死徘徊十二年〉,就是一位我所認識的哲學系老師陳特博士在臨終前寫的,道盡了他在十二年中面對「大限」時的掙扎與反思。

陳生(這是熟悉他的學生對他的稱呼)不單只詳細講述了他十二年來治療過程中的起起伏伏,更真誠地分享了他內心的變化,當中有幾個片段特別令我感到印象深刻。

陳生在其中一段提到,他教導存在主義,在理智上對人生無常的遭遇不會感到陌生。但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仍有「暈眩的感覺」,並說終於明白海德格說,人面對死亡時就會感到「世界滑走了」,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

他在另一個段落分享,作為基督徒,應該知道要謙卑,知道自己的有限,但現實上他仍會為到自己那些實際上只是微不足道的成就而有「飄飄然的驕矜心理」。在病患的經歷後,他「才真正體會到自己的一無所是,一切才智聰明與成就,甚至是平時的自信與意志力,其實都是天朗氣清的錯覺,暴風雨一來,全部成了爛泥。」

作為基督徒,陳生也曾感到疑惑,上帝的愛哪裏去了?最後他便「禁不住對上帝發出了怨言」,覺得上帝好像沒有眷顧他。他彷彿感到「上帝似乎與他疏遠了」,直至他突然覺醒,發覺自己「許久以來都是從自己個人的角度來看問題,⋯⋯從整個宇宙來看,一切萬物,包括人在內,都不斷在生,也不斷在死,⋯⋯人怎能夠祈求宇宙的主宰,只照顧他自己個人的生死,而違背宇宙的規律呢?」

這正是陳生在面對「大限」時所得着對生命真相的屬靈洞見,而這屬靈洞見讓陳生發現,本來好像「疏遠了的上帝似乎又親近了,本來鬱悶的心情也開朗起來。」
人生病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例如因為飲食和生活習慣不健康,可能跟生活的環境有關,又或者受遺傳的因素影響。首先,人當然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這是神賜給我們,作為我們生命的載體。就算年紀不算很大,我們也應該要定期驗身,提早發現和及時治癒身體中的毛病。

儘管如此,生病總是不可能完全避免。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同樣,無論信主與否,敬虔與否,都是一樣有生病的可能,生病時身體也一樣會疼痛會受苦。
大家一定會問:那麼,信徒有甚麼特別之處?信徒與非信徒都一樣會生病,分別卻在於患病的過程中如何面對!我們懷着與世人不一樣的信念,擁有世人所沒有的平安與盼望,倚靠着世人不認識的聖靈的能力,所以即使面對頑疾,或處於其他逆境中,我們都能以不一樣的方式面對。

禱文

親愛的天父,
願祢幫助我們把自己的事情放下,
以致我們能專注記念他人的需要。

為到世界上
  那些正面對病患和身體上痛苦的人,
  那些正等待進行手術或治療的人,
  那些正等待檢查和診斷報告
    並擔心最壞結果的人,
父啊!祈求祢憐憫和保守他們。

為到世界上
  那些感到緊張、擔憂、焦慮和驚恐的人,
  那些因壓力或創傷而精神瀕臨崩潰的人,
  那些在艱苦的處境中覺得無法應對的人,
父啊!祈求祢憐憫和保守他們。

為到世界上
  那些受盡飢寒交迫之苦的人,
  那些因戰亂或災害而痛失家園的人,
  那些沒有工作而難以維持生計的人,
  那些受到逼迫並因而失去自由的人,
父啊!祈求祢憐憫和保守他們。

父啊!願世人在身體上和內心中的需要,
  都從祢豐盛的恩典中得到滿足。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