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曾)是一個劃時代的電腦作業系統,他突破了我們的想象:對著一個熒幕,卻可以打開不同窗戶,一與多可以共存。Mirror是平地一聲雷,代表著青春、努力、可能性,並一連串正面的價值。我不是Windows和Mirror的擁躉,但Windows和Mirror,可以用來比喻聖經詮釋的潮流。
在聖經詮釋的歷史上,歷史評鑑學(historical criticism)主導了一段長時間,至今仍有它重要的價值。尋找作者的原意及經文對第一批讀者(寫作對象)的意義
,是讀經的人不能逃避的工夫,對於我們怎樣理解一段經文的現代意義有深遠的影響。讀經的過程,就是打開通往歷史真相的不同窗戶(windows)往內望,企圖找到歷史真相。然而,人愈來愈注意到,詮釋是個不可能完全客觀的過程,無論人打開多少窗戶,最決定性的因素依然是:到底誰在看?他會怎樣看?他的偏見是甚麼?於是,詮釋與其說是尋找客觀的真理,不如說是人對著鏡子看(mirror),要注意和發現的是自己的經驗怎樣影響我們對經文的理解。於是,讀者反應(reader’s response)也成為評鑑的方法。讀到這裏,你對windows和mirror有何見解?喜歡哪一個多些?
做了幾十年人,其中一個最深刻的學習是「鐘擺原理」(pendulum theory)。從物理學上講,可以用位能(potential energy)和動能(kinetic energy)互換來解釋。心理學上有「鐘擺效應」(pendulum effect),可以解釋為何民意總在兩個極端中間游走。其實,世界許多現象都是一樣,故曰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不少時候,人會故意走向極端,目的卻是令別人覺醒他們正身處另一極端;有更多時候,人其實不用二選其一。
詩人禱告說:
「求祢指教我,引導我進入祢的真理,
因為你是救我的神。
我整日等候你。」(詩廿五5)
這也是我們的禱告。
慈悲的天父,
到底真理是永恆不變的,還是:變幻原是永恆?
置身在瞬息間萬變的世界,有時我們感到喘不過氣,甚至無所適從。
我們投靠祢,
無論祢是永恆不變的,還是永恆地處於變幻之中,
我們所需要的,是一顆不斷尋求祢、尋索真理的熱心。
世界上有許多潮流,我們也不由自主地被置於潮流之中,
但祢是我們生命的錨,在祢內,我們便有安穩。
賜福給我們的學習,使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而更接近真理,也更了解自己。
奉主耶穌的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