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金句淺釋——不要「遇見」試探?還是不要「陷入」試探?

金句淺釋——不要「遇見」試探?還是不要「陷入」試探?
郭志榮牧師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太六13上,和合本)

我們每週崇拜都會以〈主禱文〉——也就是主耶穌教導我們的方式——作為結束的祈禱,而「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就是〈主禱文〉的其中一句。

這句禱文來自馬太福音六章13節上,我們同工就曾討論過這句經文翻譯的問題。《和合本》譯作「遇見試探」這片語,《和修版》修改為「陷入試探」。《新譯本》、《新漢語譯本》、天主教的《思高本》也用了「陷入」的翻譯。兩個不同的翻譯對這個祈求的意思有相當不同的理解。

「試探」(πειρασμός)除了可負面地理解為「誘惑人犯罪」的「試探」外,同一個字也可譯作較為正面的「試煉」,亦即「生命的挑戰」。不過,在〈主禱文〉的上下文看,這個字在這裏應從負面的角度去理解,譯「試探」是較為合適的。《現代中文譯本》「意譯」為「承擔不起的考驗」,或許更唯實地表達出「試探」在〈主禱文〉中的含義。

現實上,「試探」是信徒差不多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會碰到的事情。支持「陷入」翻譯的人於是便會提出疑問:既然「遇見」是常態,祈求「不叫我們遇見試探」還有意義嗎?換句話說,「遇見試探」不是問題,「陷入試探」,亦即陷在罪惡過犯之中而不能自拔,才是要避免發生的事。因此,信徒應該祈求天父幫助我們不會「陷入試探」便足夠。

這說法本身或許有道理,但問題是:「陷入」真的比「遇見」更為貼近〈主禱文〉原文本來的意思嗎?

NASB把這半節經文譯作「And do not lead us into temptation」,當中「into」這個介詞也可解作「to」或「toward」。另一個英文譯本《楊氏直譯本》(YLT),則譯作「And mayest Thou not lead us to temptation」。《呂振中譯本》的翻譯也相若,譯作為「領我們不進入試探」。這句禱文直接的意思,就是祈求神不要引領我們朝向試探或進入試探的處境之中。換言之,要遠離「試探」,不要接近這些「承擔不起的考驗」,不要進入這些「試探」的處境之中,正是這句禱文所要祈求的事。

嚴格來說,「遇見」和「陷入」都不是最準確的翻譯。然而,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到,「遇見」還是較為可取的選擇,因為它更能表達出「遠離、不要接近」的意思,而「陷入」可能會令人產生不正確的聯想,誤以為「遇見試探」不是問題,甚至「進入試探的處境中」也無大礙,只要不「陷溺」在其中便可。

祈求不要「遇見試探」,就是向天父承認自己軟弱和有限的生命本相。當然,信徒總會有機會「遇見」那些想誘惑我們犯罪的事情或事物,因此,禱文還有下半句,就是「救我們脫離凶惡」。也就是說,我們祈求神讓我們遠離「試探」,但即使「遇見」,我們也深信神會在那惡者所設的「試探」中幫助我們,加力給我們,把我們拯救出來。

每週禱文

我們在天上的父,
我們本是出於塵土,是有限的生命體。
若非藉着基督的救贖,我們根本無法解開罪的捆鎖。
若非倚靠聖靈的大能,我們根本無法離罪而走向光明。
願祢引領我們不要走近那些引誘我們犯罪的試探,
不要讓我們遭受承擔不起的考驗。
那惡者要攻擊我們,試圖動搖我們對祢的信心,
撲滅我們對祢應許的盼望,冷卻我們對祢和對人的熱愛。
父啊!求我們脫離兇惡!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