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筆下的耶穌
早在〈馬太福音〉第一章中,耶穌就被稱為「大衛的子孫」
(太一1)。馬太的描述明顯是要凸顯耶穌是真正的「猶太人的王」,是猶太人期待已久的彌賽亞。而且,耶穌所展現的王者風範,是地上的當權者「拍馬都追唔上」的。以當時負責管治猶太人的希律王為例,當希律聽到有「猶太人的王」出生時,他的忌恨驅使他下旨將無辜的嬰孩殺害(太二1~18);只是當耶穌開始傳道時,祂並非以權力和手段來操縱人,反而通過治病、趕鬼、教導來服事人,甚至甘願放下祂從神而來的權柄,任憑那些反對祂的人將祂捉拿、審判、處死,為要成就父神的計畫,以拯救全人類,包括那些敵擋祂的人。耶穌的氣量遠遠超越人的本性,完滿地反映神對人寬大無比的慈愛。
此外,與馬可和路加不同,馬太較常採用「天國」一字來形容「神的國」(「天國」:38次;「神的國」:5次),:可見耶穌所要建立的神國與「地上的國度」截然不同。正如耶穌在「登山寶訓」所教導的「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另一邊也轉過去由他打」(太五39下,和修版),耶穌並非如地上的君王般透過暴力和殺戮來維持短時間的和平,反而是通過捨己和犧牲來切斷地上不止息的報復和戰爭,甚至成就終極的和平——神和人之間、人和人之間的和好。
耶穌曾表明:「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五17)當地上的人(包括宗教領袖)用己意來曲解神的話語,建立了一套規條化的信仰和僵化的宗教禮儀,卻無從根治人受罪惡轄制的本性,耶穌卻是通過教導天國的道理,將摩西的律法重新詮釋,讓門徒能夠準確認識神在律法背後的心意;甚至,耶穌更通過祂的受死和復活,徹底更新人性,讓全人類都能靠著祂有重新做人的機會,活現天國子民應有的生命素質。
不過,耶穌所要成就的拯救並非只有猶太人獨享,而是全人類都能夠得著。那麼,這個和平的國度是怎樣延展呢?便是透過教會。〈馬太福音〉是唯一強調「教會」的福音書。在耶穌首次預言自己受難時,祂已提出要透過彼得來建立教會(太十六18)。後來,在耶穌復活後,祂更吩咐門徒要「往普天下去」,將天國的福音廣傳,讓更多人能因著信而加入成為這天國的一員,一同分享這真正的、終極的和平(太廿八18~20);馬太正是要述說耶穌在地上建立天國的故事。
今年大齋期的主題是「爾旨得成,在地若天」。在今年《格外的敬虔》中,當我們再次念及關於耶穌受難的經文時,讓耶穌基督這位非凡君王所展露的大愛激發我們,透過敬虔的操練,一同活現天國子民的生命素質。當人們傾向用己意來曲解神的心意,讓我們更要深化對神的認識,在地上一同配合父神的旨意,讓天國通過我們實現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