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分享

釘十架的基督與背十架的門徒(二) – 十字架是絆腳石?

文:曾寶玲牧師

從使徒時代開始,就有一些基督徒對十字架的意義不甚了解,甚至表示抗拒;全能的神,怎能容許十字架痛苦的存在?神沒有給人一個合情理的解釋,只讓十字架上的耶穌為衪作了一無言的回答。

福音書作者強調當耶穌呼籲門徒背起十字架跟隨他時,門徒都大惑不解,甚至表示抗拒(可八34;太十38;路九23;約十二26)。保羅雖以宣講十字架為己任,明言自己已「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加二19),並勉勵信眾「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林後四10),他也得承認這一切行之不易,十字架的奧秘「在猶太人是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林前一23)。

不論二千年前基督的十字架或今日,不少人都視十字架為絆腳石;他們不明白為何基督為何要以這種方式面對痛苦和死亡,祂也沒有就為甚麼世人要面對痛苦和死亡給予一個合情合理的答覆。基督不給人詳細解釋,也不與人理論,只說:「看!我自己也受苦。」教父俄利根(Origen)說:「直到現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仍保持緘默,他不用聲音來辯護自己,他讓自己的真正門徒以生命來為他作辯護。」

1950 年代初,來自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的宣教士艾略特 (Jim Elliot),聽說南美洲厄瓜多爾的亞馬遜叢林裡有一支仍活在石器時代的印地安人 — 奧卡族(Auca),人口不到一千,勇猛好戰,極端排外,沒有文字,赤身露體。艾略特深受衝擊,決心把福音傳給奧卡人。

1956年1月2日,經過幾個月的勘查與飛機空投物品示好後,艾略特和四個宣教士好友,包括飛行員盛南特(Nate Saint)、楊德林(Roger Younderian)、馬可利(Ed Mc-Cully)及弗來明(PeterFleming),在奧卡村外的河邊紮營,等待接近奧卡人的機會。

1月8日,盛南特飛行時發現有幾個奧卡人朝河邊走來。中午,盛南特發無線電通知妻子,「看來他們要來參加星期天下午的崇拜。好極了!為我們禱告。下午四時半再與你聯絡。」但下午四時半到了,一向準時的盛南特沒有回電。幾天後,搜索隊在河邊找到被長矛刺到面目全非的屍體與殘破不堪的機骸。

奧卡人殺害五人後,發現他們原來有槍,又看到同伴無人受傷,才明白這幾個白人並不是壞人,非常後悔。事實上,為了防備叢林野獸的侵襲,五名宣教士身上都有配槍。在遇奧卡人攻擊時,他們絕對可以拔槍自衛,然而他們沒有這麼做,只因為–這些奧卡人還沒有預備好去天家!

艾略特等五人殉道後,留下了五個遺孀、九個孩子,還有一個遺腹子。艾略特的遺孀艾莉莎(Elisabeth Elliot)在事發後,到奧卡人中繼續服事他們,使向來講求「有仇必報」的奧卡人大受感動。盛南特的姐姐瑞秋(Rachel Saint)是威克里夫翻譯會最著名的宣教士,之前就已在附近村落學習奧卡語,後來她住進奧卡村翻譯聖經,直至離世。五位宣教士殉道後九年,奧卡語的馬可福音出版了。

盛南特的兒子史帝文(Steve Saint)隨寡母在奧卡村中長大,父親殉道時年僅五歲,後來也成為飛行宣教士,足跡遍及西非及中、南美洲。1995年應奧卡長老請求,史蒂文和妻子帶了四個孩子,放棄在美國的優渥生活,回到奧卡教會服事,並開闢叢林機場與興建醫院。

當日在河邊殺害宣教士的那五個奧卡人,後來都一一歸主,並追述1956年1月8日那天,他們是如何地懼怕白人,因而殺害了他們。五人中的基摩(Kimo)後來作了部落牧師。當史帝文姐弟三人同時在父親殉道的河邊受洗時,為他們施洗的就是基摩!

弟兄姊妹,讓我們高舉十字架,深信神的道為愛人而降生成人,為愛人而負起世上一切痛苦,為愛人而死亡,且揀選了一種最殘酷、最羞恥的死法。並非神與痛苦永不共存,相反地,神為了愛世人,甘願差祂的獨生子到世間來備受拒絕和唾罵,更讓祂在十字架上受盡痛苦。因著基督的參與,痛苦及死亡有了一層更深、更新的意義。痛苦與死亡不再是希望的盡頭、失敗的標記,神藉着基督的受苦和受死打開了神人之間的阻隔,人藉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得以與神相遇,相互貫聯,原來,這是愛的最高峰﹗